↑目前我国仍有11个省区允许活熊取胆。据统计,截至2009年,黑熊养殖规模在200只以上的企业有十多家。
“活熊取胆”的诸多争辩背后,仍有多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依照归真堂董事总经理陈志鸿的说法,归真堂O TC (非处方药)熊胆制品的流向,主要为医药渠道和专卖店渠道,不过,只要走进惠安的归真堂旗舰店,其O TC熊胆制品礼品化包装的倾向即一览无遗。南都记者查询2010年福建省第七批药品集中采购各区中标结果,发现归真堂仅有的两款非处方药熊胆粉(国药准字Z10980024)和熊胆胶囊(国药准字Z20054679)无一中标。
那么,这些被冠以药品身份的熊胆制品,究竟多少真正以药品的形式在卖?多少又是包装豪华的礼品?这一情况仅存在于归真堂一家么?
问题一:药品还是礼品?救死扶伤还是牟取暴利?
2月24日,归真堂第二个养熊基地开放日的前一天,陈志鸿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其经无管引流和冻干所得的熊胆粉原料全部是公司自用,都是加工成熊胆粉和熊胆胶囊出售,销售则主要是医药渠道和专卖店渠道。
依照陈志鸿的说法,医药渠道就是药店和医院,他称:“政府招投标我们也有中标。”
那么,归真堂的两款O T C药品究竟中了哪里的药品招标,实际又被医院采购了多少?
归真堂熊胆药流向成“谜”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在次日一早、也就是第二个开放日车队出发之前,又再度以电话采访的形式向陈志鸿询问上述问题,陈志鸿给到记者的答复是,“我们是在福建省药品招标中中标,中标跟量没有关系。”
由于受到A A F、SO S、它基金等多个动物保护组织的强烈抨击,归真堂及其所请的专家在开放日后举行的专家座谈会上一直强调,其所生产的熊胆药物可以治疗很多疾病。而依照我国现行的药品法,能够宣称治疗疾病功能的,必须是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处方药、非处方药。
基于此,南都记者在第二个养熊基地开放日的现场,再度向归真堂董秘吴亚询问上述问题。不过吴亚给到记者的答复,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
“我们中标也是近期才发生的事情,是今年发生的事情,究竟是哪几个药品中了标,这个我需要查一查,它有几个规格。”吴亚说他还向记者确认,其两款熊胆药不是医保报销药。但他说,这两款药“本来就在医院卖”。
而对于“每年归真堂进入医疗机构销售的熊胆粉和熊胆胶囊的量究竟是多少”以及“在医药和专卖店渠道的占比”这些问题,吴亚则以“这方面的数据目前不便于对外细说”为由拒绝透露。
黑宝网上叫卖礼品式熊胆粉
在归真堂位于福建惠安县的旗舰店里,记者看到其在售的标示为非处方药的产品包装相当:含熊胆粉的瓶子被装进垫了类似绸缎的硬板盒子中,每个盒子的外部包装设计更是可与工艺品媲美,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药品包装存有巨大差异。而且售价不菲。
多种迹象显示,将药当礼品卖,已经成为归真堂最主要的营销方式。那么,归真堂此举会是孤例么?
南都记者浏览自称“世界规模的熊科动物饲养、繁育、观展及熊胆粉生产科研中心”的黑龙江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网站。在“产品世界”一栏下,非药品装的熊胆制品占了绝大多数,而在“黑宝商城”,这一黑宝药业旗下的B2C网络商城,更是惊现大量礼品装的熊胆粉在“叫卖”。
“本产品为熊胆胶囊系列礼品包装,为礼尚往来之佳品。外包装高贵气派,内包装为2盒5克×5瓶规格的精美包装。”一款网上报价1808元,名为“黑宝熊胆粉礼盒(25g两盒装)”的产品,在介绍中如是陈述。
但不知何种原因,南都记者几次点击购买,未能成功“下单”,不过该网上商城首页的右侧,则有多个成交订单在滚动“播报”。
依照2004年12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熊资源保护及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卫生部、工商总局、药品监督局、中医药管理局已要求“一律停止零售天然麝香和熊胆粉”。
而另据国家药监局对药品互联网交易的规定,面向消费者的网络商城销售药品的,必须同时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黑宝商城也没有。
“黑宝商城”的上述做法,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存在打政策“擦边球”的迹象。
对于以礼品方式卖熊胆粉和胶囊的做法,归真堂的解释称“包装的不同,实际上也是依据客户的要求,其实本质上两者都是药”。
“礼品术”赚钱有道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养熊企业自己做胶囊比卖给别人熊胆粉更加赚钱。
依照归真堂提供的数据,按每头黑熊每天投入60元费用计算,其600头月熊一年饲养费用是1314万元。其新建的位于惠安县黄塘镇的“生态养殖基地”截至目前累计投入约为7000万-8000万元,而按照400头月熊(目前归真堂成年月熊约400头)每天抽140毫升胆汁,大约8毫升胆汁产出1毫升熊胆粉,再按每克118元的单价计算,即可卖30149万元。而倘若做成胶囊,则获利将更加丰厚。
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数据显示,归真堂熊胆胶囊(国药准字Z 20054679)的规格为每粒装0.25g,但每粒仅含熊胆粉0.05g.
归真堂的一款熊胆保健胶囊3克装的售价为400余元。这一报价貌似与熊胆粉每单位(以克为单位)的报价相差无几,但若细算熊胆粉的含量,熊胆胶囊中熊胆粉的单位价格一下子“增值”了5倍。
根据亚洲动物基金搜集的资料,国家药监局批准涉及熊胆的中药剂型有244种,其中粉、丸、胶囊有108种,中药眼药水有60多种,其他还有18种咽喉片,此外还有一些痔疮膏、救心丸等等。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这些药品售价大多数没有礼品装那么贵,多在几十元。
据分析,这或与熊胆粉等级有关(金胆级为,铁胆级次之,其余大部分“菜花胆级熊胆粉”被用来制作各种药品、保健品以及酒、茶等相关制品)。
问题二:
非熊胆不可?“救死扶伤”作用几何?
那么,如此贵重的熊胆粉和熊胆胶囊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扮演着“救死扶伤”和“非它不可”的作用?
依照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的说法,熊胆粉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保肝利胆、解热消炎、降压、降脂、降糖、化解和溶解胆结石,阻止亚硝酸盐合成的众多疗效。近年来的报道,熊胆粉还有抗白血病的功效”。
然而,在亚洲动物基金和国内部分学者的眼中,熊胆的药用价值完全可以用人工药品和更容易采集的草药来替代。
不过,周超凡等受中医药专家则否认“替代”说,称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合成产品———熊去氧胆酸相比熊胆粉而言“没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熊去氧胆酸能治疗带状疱疹吗?能治疗痔疮吗?治不了,”周超凡解释,“熊去氧胆酸主要溶解胆固醇结石,其他的作用比较次要。”
但是不是有哪种疾病必须由熊胆医治?当专家座谈会上有记者提出这一问题时,周超凡给出的答案却是“没有”。
问题三:人工熊胆上市遇阻“有猫腻”?
那么,人工熊胆究竟为何研究至今近30年都迟迟没有上市?是如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授周荣汉教授所言,“还未分析出天然熊胆所包含的所有成分”?还是背后有什么不可说的秘密?
姜琦:人工熊胆与天然熊胆可1:1替代
依照我国人工熊胆研发项目负责人之一、原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现任沈阳华星药物研究所副所长的姜琦的说法,他们已经多次恳请“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尽快予以批复”。
南都记者拿到的一份署名为姜琦的《人工熊胆研发和审批情况》文件显示,我国人工熊胆项目早在1983年就已经根据国家要求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立项。该项目相继由沈阳药科大学、辽宁省医药工业研究院和沈阳市华星药物研究所共同承担。
依照这一文件的说法,“经过药效学研究,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证明人工熊胆与天然熊胆相近似。”一期临床试验也显示,“人工熊胆与天然熊胆按1:1等量替代,临床结果近似天然熊胆”。
文件显示,该研究的二期临床方案是由卫生部指定中国的中医药学专家高益民教授设计,选取最能体现熊胆功能主治的两个病种(急性扁桃体炎和肝火亢盛型高血压)进行人工熊胆与天然熊胆等量、等效替代临床试验观察。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等上海和东北的四家医院组成的临床协作组完成。从1990年10月至1991年11月临床试验完成,并在随后依照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要求,多次提交了补充资料。
“我们按照国家药品审评中心2005年8月10日进一步补充资料通知的要求,于2007年9月26日,三项补充资料全部逐项完成,上报至国家药品审评中心,至此我们完成了批产前的全部工作,等待国家批准”。
药监:跟养熊业没利益关系
南都记者此前曾以邮件形式询问国家药监局新闻处为何人工熊胆项目迟迟未给予审批?不过,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回复。
不过,该局药品注册司司长张伟此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称:“人工替代品本身是很复杂的,其工艺水平、临床效果能否达到天然品的水平,尚需要大量的专家论证才能得出结论。”
依照张伟的说法,国家药监局代表的是公众利益,跟养熊业不可能有任何利益关系。
延伸阅读
●据统计,中国中药材总计为12807种,其中大部分是植物药,为11146种,约占87%,动物药1581种,约占12%,矿物药80多种,约占不足1%.而这些中药材资源中,有168种植物和161种动物处于濒危状态。犀牛角、虎骨、麝香、牛黄、熊胆粉是中药里医学价值较高的五味动物药,多用于人类的危急重症。其中,犀牛角、虎骨早已在我国禁止贸易和入药。
●资料显示,在国内,正规黑熊养殖业企业数量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480多家已被整顿为目前的68家。
●上市公司上海凯宝占公司营业收入97%以上的痰热清注射液的主要原料就是熊胆粉,据其2009年上半年数据,熊胆粉提取物的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例达到44.19%,而痰热清注射液的毛利率高达80%以上。该公司预计,2012年对熊胆粉的需求量将增加到18 .14吨,相当于我国每年熊胆粉总产能的一半,成使用熊胆粉的大户。
痰热清注射液为国家中药二类新药,先后获国家发改委的“国家现代中药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上海市抗“非典”重点新产品;国家发改委“流感防治中成药储备目录”等荣誉。